本期讲者简介
王琪 医学硕士
病情介绍
肿瘤标记物,CA199:55.51u/ml
影像学检查:胸部增强CT(2021-1-8我院):双肺上叶气肿。左肺下叶陈旧性病变。双肺下叶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建议胃镜检查。纵隔内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
腹部增强CT(2021-1-15我院):胰腺头部囊肿。脾脏稍大,副脾。食管壁厚,建议结合胃镜检查。
胃镜(2021-1-17我院)食管Ca(进展期),病理(食管距门齿30-36cm)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活检组织局限,请结合内镜所见综合分析。
疾病诊断
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TxN0M0
治疗策略
一线治疗+根治性手术
治疗过程
-
第一阶段:一线治疗
第1周期化疗(2021-01-19我院)
尼妥珠单抗:400mg,静滴,qd,第0天
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滴,第0天
白蛋白紫杉醇:400mg,静滴,qd,第1天
洛铂:50mg,静滴,qd,第1天
第2周期化疗(2021年2月 当地医院)
尼妥珠单抗:400mg,静滴,qd,第0天
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滴,第0天
白蛋白紫杉醇:400mg,静滴,qd,第1天
洛铂:50mg,静滴,qd,第1天
评价疗效:PR。
复查胸部CT(2020.3.03): 与2021-01-08日片相比:
1、双肺上叶气肿。
2、左肺下叶陈旧性病变。
3、双肺下叶慢性炎性病变并间质性改变。
4、食管下段管壁增厚,管壁较前变薄。
5、纵膈增大淋巴结较前变小。
副作用:骨髓抑制1级,恶心呕吐1级,肝损伤0级
-
第二阶段:根治手术治疗
2021-3-11于我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病理:(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部分上皮增生,局灶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呈中-重度异型增生,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及充血、淤血,局部黏膜下层、肌层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结合病史,符合治疗后改变。食管切缘、胃切缘及(上切缘)未见癌。胃周围淋巴结及送检(右侧喉返神经旁、食管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分别为0/6、0/4、0/1),送检(贲门旁)淋巴结内见纤维组织增生,组织细胞聚集,可见少许退变的上皮样细胞,建议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疗效评估:PR
经验总结
该患者为复发食管癌病人,经胸外科评估可先做术前辅助治疗后评估是否有手术机会,治疗上以放化疗为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稳定的表达于许多上皮组织及间质和神经性组织。研究报道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达50%-70%。EGFR与其配体结合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促进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当前抗肿瘤的重要靶点。
尼妥珠单抗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重组人源化抗人类EGFR单克隆抗体,有增强放化疗敏感性,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作用,价值h-R3高度人源化,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国内有研究报道同步放化疗联合h-R3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有效率87%左右,同时对于治疗后复发和转移患者疗效亦明显,且患者耐受尚可。该患者行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进食哽咽感明显缓解,皮肤瘙痒考虑与免疫治疗相关,输注尼妥珠单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点评
尼妥珠单抗与抗原具有较强亲和力,能选择性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较高的肿瘤,较少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较低的肿瘤细胞,能有效避免正常组织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该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洛铂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化疗后食管病灶较前治疗前缩小,并取得手术机会,是比较成功的案例。